人为什么必须学习,为什么必须创造?在《学问的创造》(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一书中,作者福井谦一通过回顾自己探索自然科学的几十年历程,从自然科学的视点对这些问题阐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人们不是为了生活便利和享乐,而是为了保全包括大自然在内的地球遗产,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才必须学习、必须创造的。”
福井先生是在诺贝尔奖章中间所刻的科学女神和自然女神的图案中找到答案的。他曾于1952年提出“前线轨道理论”,并因此获得198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金。他这样描述这枚伟大的奖章:“诺贝尔奖章的正面为诺贝尔浮雕像。头像下方刻有‘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生于1833年,卒于1896年’的拉丁文。背面刻着诺贝尔的格言——通过发现技巧而丰富人生,这是非常有益的。中间刻着科学女神手持财富和科学智慧的号角,轻启自然女神面纱的图案。”在他的眼中,“自然女神金粉辉煌的脸上既没有喜悦也没有怨恨,深邃的目光似乎暗示着自然和科学、自然和人类之间的某种重大的密切关系”。
创造性的奥秘,一直是人们希望能够深入认识,也是争议较多的问题。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个万能、灵验的创造性的公式。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期望把握创造性的必要充分条件。但是,我们至少可以从公认的做出过重要的创造性工作的人的成长道路中,得到一些启发。福井谦一在本书中阐述的他对于大自然与科学研究的自然性,逻辑与直觉,人的生物性与理性,基础与应用,理论与经验,人文与科学,数学与经验科学,知识广泛与集中阅读,题目、前提、模型和思考方法的选择,学术工作的评价,与同行的相处,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的思考和体悟。在他的经历中,热衷于动植物观察、喜欢物理、想成为历史学家、学习德语、念化学工程,在外人的眼中似乎显得杂乱。但是,仔细读完这本书,就会感觉到每个生活阶段都是他通向斯德哥尔摩之路的一个必经阶段。他对博物学家法布尔的解读,对于运庆雕刻手法的认识,都非同一般,不落俗套。
作为一名学者和大学教师,福井先生对有志于科学研究的青年提出了两点期望:一是要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不要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还要多学习那些看上去似乎与本专业无关的知识;二是培养预见能力,要培养出敏感的眼力,能预测自己正在研究的和将要研究的那些学科的发展趋势,并把握这些学科与社会的各种内在的联系。